成果系列产品包括:转角井、电缆沟、四通井、管廊、检查井、环网箱变基础等,目前已实现了超高性能纳米混凝土工业化生产、预制件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,同步进行专利布局形成产品保护,保障产业健康发展。目前已实现成果的多途径推广和应用,拓展销售途径,逐步进行市场化发展。


超高性能纳米预制轻型电力构件
新一代高应变强化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是由水泥、矿物掺合料、骨料、纤维、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超高力学性能、超高抗渗性能的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,亦称为“液态金属”,能够解决普通混凝土结构笨重、易开裂、耐久性差等问题。

一是强韧耐久。超高性能纳米混凝土电力构件强度相当于普通混凝土强度的4倍,抗拉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6倍,极限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35倍,各项力学指标与耐久性能均远超普通混凝土。
二是轻质便捷。在同等承载性能下,产品构件的重量减轻了75%以上。极大地提高了运输及安装效率。
三是效提本降。单体工程土建工期压缩约60%,原材料减少约35%,综合成本降低约10%。四是绿色环保。可减少 70%固废垃圾排放,54%能量消耗,59%二氧化碳排放量,助力国家“双碳”目标。

掌握了UHPC120配合比设计方法,实现了UHPC120混凝土的稳定生产工艺。基于最佳紧密度原则,基于试验研究了水胶比、不同养护条件等因素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,掌握了UHPC120配合比设计方法。基于上述研究成果,制定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工艺。
2、实现了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设计
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,考虑外部荷载情况,完成了电力沟井等预制件的设计,形成了标准化的构件拆分与装配方案。并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,结合规范设计,通过足尺现场试验等方式,保证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的安全性。通过系列构造措施,保证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防水等功能性需求。
基于电力设施基础特征和需求,设计出了新型预制电缆井、直线井、电缆沟、电缆排管、环网基础等一系列电力设施基础产品。
3、实现了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工厂化生产
结合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、模块化设计,完成了钢模具的设计。考虑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生产工艺,打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电力构件的工厂化生产线。

该项创新成果的研发聚焦普通混凝土结构笨重、易开裂、耐久性差等问题解决,具有高强耐久、轻质便捷、降本增效、绿色环保等优点,极大提高了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,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综合成本,实现输配电工程绿色施工。该创新项目自研发以来,获得了14项专利,发布了1篇团体标准及6篇企业标准,创新成果荣获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,并获批省公司2023年中长期激励实施项目,系列产品纳入省公司新技术推广目录,上架东西柿云采购平台,已在省内配农网工程、用户工程、迁改工程等项目中广泛应用,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。
